景区生态
-
06-302023
铜蜓蜥 特征:俗名铜石龙子、石锡、山龙子、铜楔蜥、四脚蛇。雄性全长16-23厘米,雌性全长16-25厘米。体背面古铜色,背中央有一条断断续续的黑纹;体侧有一条宽黑褐色纵带。分布:印度、锡金、缅甸、泰国、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上海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福建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香港、广西、四川等地。主要生活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低海拔地区、平原及山地阴湿草丛中以及荒石堆或有裂缝的石壁处。其生存的海拔上限为2000米
查看更多
-
06-302023
多疣壁虎 特征:身体背腹扁平,长达10~12厘米,背面暗灰色,有黑色带状斑纹。头大,略呈三角形;吻斜扁,吻鳞长方形,宽为高的2倍;眼无活动眼险;耳孔小,卵圆形,深陷;全身均被粒鳞,平铺排列;体背疣鳞显著大于粒鳞,呈圆锥形。体和四肢腹面被覆瓦状鳞。雄性具肛前孔4~8个。四肢短,除第1指、趾外、均具爪:指、趾下瓣单行,趾间无蹼。尾稍侧扁,尾基部两侧各有3个肛疣;尾背面被覆瓦状小鳞;腹面的覆瓦状鳞较大,中央具一行较宽的鳞片。分...
查看更多
-
06-302023
饰纹姬蛙 特征:体形小,头小、体宽,吻端尖圆,吻棱不显,鼻孔近吻端,鼓膜不显;前肢细弱,后肢较粗短;趾间具蹼迹,跖部外侧有肤棱;关节下瘤明显,内跖突大于外跖突。皮肤粗糙,背部有许多小犹,枕部常有一横肤沟,并在两侧延伸至肩部;肛周围小圆疣较多。腹面皮肤光滑。背部有两个前后相连续的深棕色"∧"形斑。分布:克什米尔、巴基斯坦、印度、斯里兰卡、尼泊尔、马来半岛、缅甸、泰国、柬埔寨、老挝、越南、琉球群岛、日本、中国。习...
查看更多
-
06-302023
小弧斑姬蛙 特征:体略呈三角形,头小,前肢细弱;趾间具蹊迹;指、趾末端均具吸盘,其背面均有纵沟;背面皮肤较光滑,散有细痣粒;腹面光滑。体背中线上有一个或两个深色小的弧形斑,呈"()"形。咽喉、胸部及腹侧有棕色小点;腹部白色。分布:柬埔寨、中国、印度、印度尼西亚、老挝、马来西亚、缅甸、新加坡、泰国、越南。习性:成蛙常栖息于海拔70-1515米的靠山边的水田、园圃及水坑附近之泥窝、土穴或草丛中。雄蛙鸣声"嘎(ga)-、嘎-",低沉而...
查看更多
-
06-302023
泽陆蛙 特征:别名狗乌田鸡、泽蛙、乌蟆、狗屎田鸡、泥疙瘩、千克马、虫蟆仔,头长略大于头宽,吻端钝尖,瞳孔横椭圆形,眼间距很窄,为上眼睑的1/2;鼓膜圆形。背部皮肤粗糙,无背侧褶,体背面有数行长短不一的纵肤褶,褶间、体侧及后肢背面有小疣粒;体腹面皮肤光滑。指、趾末端钝尖无沟;后肢较粗短,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肩部或眼部后方,左右跟部不相遇或仅相遇,胫长小于体长之半,外跖突小,趾间近半蹼,第五趾外侧无缘膜或极不...
查看更多
-
06-302023
中华蟾蜍 特征:别名大蟾蜍、癞肚子、癞蛤蟆,体粗壮,体长10厘米以上,雄性较小,皮肤粗糙,全身布满大小不等的圆形瘰疣。头宽大,口阔,吻端圆,吻棱显著。舌分叉,可随时翻出嘴外,自如地把食物卷入口中。舌面含有大量粘液。近吻端有小形鼻孔1对。眼大而突出,对活动着的物体较敏感,对静止的物体迟钝。眼后方有圆形鼓膜,头顶部两侧有大而长的耳后腺1个。躯体粗而宽。在繁殖季节,雄蟾蜍背面多为黑绿色,体侧有浅色斑纹;雌蟾背面斑...
查看更多
-
06-302023
沼水蛙 特征:别名沼蛙、水狗,形大而狭长;头部较扁平;吻长而略尖,吻棱明显;鼻孔近吻端;眼大,上眼睑宽几乎与眼间距、鼓膜相等;鼓膜圆而明显;后肢较长;趾长,趾端钝圆,腹侧有沟;内蹠突椭圆,外蹠突圆而不显;有2条跗褶。背部皮肤光滑,背侧褶平直而明显,自眼后直达胯部。体侧皮肤有小痣粒;肛后和股内侧痣粒密集;胫部背面有细肤棱;体腹面除雄蛙的咽侧外声囊处有皱褶外,其余各部光滑。生活时的体色变化不大,背面为淡棕色...
查看更多
-
06-302023
黑斑侧褶蛙 特征:别名黑斑蛙、青蛙、田鸡、青鸡、青头蛤蟆、蚂拐,头长大于头宽;吻部略尖;吻棱不明显;鼓膜大而明显;犁骨齿两小团;舌宽厚,后端缺刻深。前肢短;指侧缘膜不明显。后肢较短而肥硕;有内、外蹠突,内者窄长,呈游离刃状,小于第一趾长,外者很小。背面皮肤较粗糙,背侧褶明显;体侧有长疣或痣粒;鼓膜上缘有细颞褶,口角后的颌腺窄长;胫背面有多条由痣粒连缀成的纵肤棱;无跗褶。腹面光滑。生活时体背面颜色多样,有淡...
查看更多